Site icon 金大佛的奪門而出家網誌

【台北。展覽】普普•塗鴉 凱斯哈林特展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 2020-07-15 / 作者: 金大佛

—普普•塗鴉 凱斯哈林特展—

展覽時間  2016/1/20~4/10
展覽地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
票價︰全票$280/優待票$250/特惠票$140
FB︰
普普•塗鴉 凱斯哈林特展

▲展覽有定時導覽 (租用子母機接收器 每台30元)  也能租借個人語音導覽 (每台120元) 參觀當日來到展場已經4點多,無法跟隨導覽人員的講解看一圈展覽實屬遺憾  個人認為若展覽跟著這方面的專家走一圈是最好的,有時候導覽人員還會自行補充資料,能得到的訊息肯定是最多的,對作品若有不懂之處也能即時發問。

凱斯哈林生於1958年5月4日美國賓州 他在非常年幼時便展現對繪畫的喜愛 1978年哈林移居紐約並就讀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受到啟發開始在街頭和地下鐵創作 。哈林運用 簡單、粗輪廓的線條,與明亮醒目的色彩表現出具有濃厚普普藝術風的作品。 可惜英年早逝,在1988年被診斷出有愛滋病,31歲便因愛滋病併發畫上人生休止符 

跪姿人形是凱斯哈林的象徵圖像之一

1980年 到1986年間 他搭乘妞約地鐵創作著 一天最高紀錄可創作出40件作品 他試著透過這樣的方式向每天搭乘地鐵的大眾溝通,不分階級 種族和性別。 作品充滿了簡單線條的人和狗  不時還穿插男性生殖器官

《豐饒》系列作品中 哈林將他的地表圖像化作人生疾病的象徵 有別於過去具有閃耀奪目色彩的作品 ,此系列透過不安的懷孕婦女圖像 ,表達緊張的氣氛。 哈林透過普遍性的視野來表達生存的具體焦慮感 掙扎與焦躁不安的情緒透過嬰兒 懷孕婦女 金字塔及幽浮等圖案呈現於作品中 

創作於1989年,包含凱斯哈林 「普普商店」系列的24個圖像: 狗 天使 人和自創生物 這件作品的每一格都是一個對凱斯哈林的一生 一個變動生活的描繪 

牆面上的圖畫為 《花》系列

《紅與藍的故事》是凱斯哈林特別為兒童創作的21件1組的石版畫 每一幅作品都由紅或藍的簡單造型組成  再加上大膽的黑色粗線條 將點與線轉化為動物 物件或面貌 許多美國的學校或兒童博物館採用這套作品作為激發學童將圖像轉化為故事的語言教材,至今仍可透過凱斯哈林基金會網站提共發表故事創作的作品

▲《男人跨過嬰兒》

▲《跳舞仨人》

三個形象雖然沒有表情 姿態看起來卻能令人感受到歡樂的氛圍

▲與作家威廉布洛斯合作的《啟示錄》

▲光自己看圖真是說不出個故事來 感覺在惡搞經典畫作和上帝,可憐的蒙娜麗莎,連耶穌也沒有逃過被塗鴉的命運 。每幅作品下方都有英文敘述  如果英文不太行的也無妨 後方有附中文翻譯

▲此為上張圖片的中文翻譯

▲《比爾 T  瓊斯身體彩繪

《沉默=死亡》

倒轉的粉紅色三角形在納粹時代的居留營中被用來當成同性戀者的標誌 在1970年代的美國 此圖形被創造成自由及同性戀自尊的象徵 「畫著閃亮銀線條的三角形 ,成為將人物連結一氣的絕佳混合物 ,示意著諺語故事中三隻猴子的姿勢:不見惡事 不聽惡詞 不說惡言」。這種將讚頌與幽默 裝飾與論戰毫不矯飾的組合,是哈林最佳創作時期的展現。

海報區

 藝術為愛滋發聲

▲ 國際出櫃日 1988/10/11

▲普普商店組合

▲Luna Luna 是一座由Andre Hellers在德國慕尼黑打造出的遊樂園  以 「讓孩子的願望成真」為主題 此件作品是為了紀念哈林在當時遊樂園的創作所設計

滑板上的凱斯哈林

▲放映室播放著 關於凱斯哈林的影片 有興趣可以坐在此觀賞 個人覺得畫質可以再提升一點會更好

《安迪老鼠》

與普普藝術教父–安迪沃荷共同創作的 將安迪和凱斯童年最喜好的角色之一的米奇融合 金錢符號可視為對資本主義金錢崇拜的諷刺 ,這系列是罕見的同時有兩位藝術家具名的作品。

《狗》
戰力的狗造型,看似結合一個人形,可以代表獨裁政府,權力的濫用,國家和壓迫人民的政權 狗的形象也象徵混亂的社會和生活中許多不同形式的故事

▲這只過膝溜冰長靴 上頭佈滿凱斯哈林經典圖案以及施華洛斯奇水晶 閃閃發亮的溜冰靴出自一位受到凱斯哈林啟發的倫敦高級時裝設計師之手的重點作品,此位設計師也演繹了哈林的重要思想,包含 「安全性行為

▲展覽結束後有紀念品區 但關於凱斯哈林的紀念商品並不多,個人猜想凱斯哈林的粉絲可能會有點失落

 
以上照片只是展覽部份的展出作品 想看完整版的請在4/10前至國立歷史博物館囉 因為個人先前對於凱斯哈林並沒有涉獵,又沒能趕上最後一場次的導覽,只能以一個外行人純欣賞藝術的角度來分享看展心得,相信對於普普藝術或對凱斯哈林有鑽研的人看展肯定比我這外行人看熱鬧的收穫更大
​​​​​​​

 

金大佛

命中帶部落格,以美食旅遊為己任,左手寫網誌,右手寫報章雜誌,喜歡旅行和閱讀以及挑戰各種文字創作,風情萬種的「流浪漢」—我是金大佛


關於我 | 閱讀更多文章 »

Exit mobile version